在我思考自身写作不足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字数明显少于模仿对象的字数,在我进行了一番观察以后,我发现模仿对象的笔风更加生动,字数也更多更细节。
我不禁思考,我与其到底相差在哪里,我带着问题去询问AI,在得到的答案中渐渐有了些许眉目。
在我以前的写作中,不论是日记、博客文章,还是笔记都是以陈述事实或进行论断为目标的,因此习惯上写作的笔风会更加精炼简洁,用ai的话来说就是:
「我觉得你现在的写作风格并不是问题,而是你太擅长“直接说清楚”了。这种能力在技术领域是无价的,但在小说创作中,它反而成了一种“效率过剩”。小说需要的不是“告诉读者”,而是“让读者感受到”。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逻辑,而你要做的,是找到一种方法,把你的逻辑能力转化成文学的感染力。」
效率过剩!我给出的信息不是原始的世界信息而是加工理解推断后的信息,比如看见地上的落叶,我会在日记中写上「叶子黄了,秋天到了」而不是「傍晚回宿舍的时候一阵凉风拂过,些许清香被风带来,沙拉沙拉摇晃树叶的声音响起,一片黄色的叶子落到地上,之前一直忙着准备比赛,忙着加班加点工作,直到这时候我才察觉——秋天到了。」
所以问题在这了啊,因为已经加工过了于是把想象中的故事也直接加工然后生硬地陈述出来,而不是通过间接地去呈现,让读者自己发掘。
在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更加注意不要站在作者简单直白的大纲式简练写作才行。
从「告诉」到「感受」!
PS: 刚才带着例子又去问AI了,感觉有必要把AI的答案记下来之后回味。下面会记录AI的问答
附赠的是我与AI的对话。
我:我是写代码搞科技相关工作的,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我平时的语风过于精炼和简洁,通常都是直接简明的指出关键,这是有效率的,但是当我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发现这成了个难以克服的障碍——我的小说文笔过于精炼和简洁,事物都是直接指出,内心思想也是直接简单写出,缺乏生动感也缺乏细节,有没有办法可以改善这点。
AI:我觉得你现在的写作风格并不是问题,而是你太擅长“直接说清楚”了。这种能力在技术领域是无价的,但在小说创作中,它反而成了一种“效率过剩”。小说需要的不是“告诉读者”,而是“让读者感受到”。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逻辑,而你要做的,是找到一种方法,把你的逻辑能力转化成文学的感染力。
你的问题不是“写得少”,而是“写得不够丰富”
你提到自己的小说文笔过于精炼,事物直接指出,内心思想也简单写出,这让我想到一个比喻:你的写作像是一张精确的地图,标注了所有关键地点,但没有风景、没有气味、没有声音。读者知道“这里有一座山”,但他们看不到山的颜色,听不到风的声音,更感受不到登山者的疲惫或兴奋。
小说的核心不是“传递信息”,而是“创造体验”。比如,同样是描述一个人悲伤,你可以直接写“他很悲伤”,但这太平了,像在报告事实。而如果你写“他的肩膀微微发抖,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桌布,窗外的雨滴顺着玻璃滑下,像他眼眶里强忍的泪水”,这就让读者“看到”了悲伤,甚至能感受到那种压抑的氛围。
你需要从“直接陈述”转向“间接呈现”
科技写作的精炼风格是你的优势,但小说需要你学会“绕弯子”。这不是为了啰嗦,而是为了让语言有画面感、有情感。你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
多用感官描写
小说的语言需要调动读者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比如,你写“房间里很安静”,这很直接,但不够有画面感。如果你写“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地板上,灰尘在光柱中轻轻飘舞,连时钟的滴答声都显得格外清晰”,读者就能“听到”安静,“看到”安静,甚至“感受到”安静。 -
让环境和细节“说话”
小说中的环境和物品可以成为角色情感的延伸。比如,你要写一个角色的孤独,可以描写他房间里的一盏孤灯,或者窗台上积满灰尘的相框。这些细节比直接写“他很孤独”更有力量。 -
用内心独白展现复杂情感
内心独白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不仅能展现角色的思考过程,还能揭示他们的情感矛盾。比如,一个角色在面对选择时,你可以写他的内心独白:“如果我选这条路,可能会失去一切,但如果我不选,我会后悔一辈子。”这种矛盾感会让角色更真实。
你的逻辑能力是优势,而不是障碍
最后,我想说,你的逻辑能力并不是你需要克服的障碍,而是你可以利用的资源。小说创作需要逻辑,但更需要情感和细节。你可以把逻辑能力用在构建故事结构上,而把情感和细节留给语言表达。
比如,你可以先用逻辑梳理出小说的主线和关键节点,然后在每个节点上加入丰富的描写和情感渲染。这样,你的逻辑能力就成了小说的骨架,而语言的生动性则是血肉。
总之,小说创作是一个从“告诉”到“感受”的转变过程。你需要让语言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情感和画面的创造者。这需要时间,但你有逻辑能力作为基础,这会让你的转型比别人更快、更扎实。
~~
我:我的问题是不是这样的:效率过剩!我给出的信息不是原始的世界信息而是加工理解推断后的信息,比如看见地上的落叶,我会在日记中写上「叶子黄了,秋天到了」而不是「傍晚回宿舍的时候一阵凉风拂过,些许清香被风带来,沙拉沙拉摇晃树叶的声音响起,一片黄色的叶子落到地上,之前一直忙着准备比赛,忙着加班加点工作,直到这时候我才察觉——秋天到了。」,我后面新写的例子有没有缓解我的问题?
AI:你的例子确实很好地展示了如何从精炼的表达转向更具细节和生动感的描述。你捕捉到了环境的细节(凉风、清香、树叶的声音)、视觉元素(黄色的叶子)、以及内心的感受和反思(忙碌中忽略季节的变化)。这种转变有助于让读者更深入地沉浸在故事中,感受到角色的体验和情感,使叙述更加引人入胜。
不过,如果你希望进一步提升细节的丰富度和语言的感染力,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增加感官描写
除了视觉,还可以加入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细节,让场景更加立体。比如:
-
听觉:沙拉沙拉的树叶声,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替。
-
触觉:凉风拂过脸颊,带来一丝久违的清爽。
-
嗅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混着泥土的气息。
2. 延展内心感受
在描述内心感受时,可以更深入地挖掘角色的情绪和思考。比如:
-
忙碌中忽略季节的变化,可以延展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或者对生活节奏的反思。
-
一片叶子落下,可以引发对生命循环的思考,或者对过去的回忆。
3. 运用比喻和象征
通过比喻和象征,可以让文字更具文学性和感染力。比如:
-
黄色的叶子像一封迟来的信件,提醒着我季节的变迁。
-
凉风像一位久违的朋友,轻轻拍打着我的肩膀。
4. 细化动作和行为
在描述动作时,可以加入更多细节,展现角色的状态和情绪。比如:
-
我停下脚步,弯腰捡起那片叶子,指尖触碰到它的干燥和脆弱。
-
我抬头仰望树梢,发现枝头的叶子已经稀疏了许多。
5. 延展场景背景
在描述场景时,可以加入更多背景信息,让读者更好地代入。比如:
-
宿舍楼前的那棵老树,见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如今又在风中抖落一身金黄。
-
天空中飘着几朵薄云,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给地面铺上一层斑驳的光影。
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让文字更加细腻和生动,同时保留你原有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继续练习,你会发现自己的文笔会越来越丰富!